怎样知道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?
更新:2013/1/15 点击数:3132
骨质疏松症也象其它疾病一样,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: 1.身高降低:这是骨质疏松症最明显的而又最确切的一个变化,但也最易被临床所忽略。在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,曾经有人认为如果一个中老年人平均每年身高下降4mm以上,就可以认为存在骨质疏松,当然,这时诊断骨质疏松症已经无疑了。临床上,可以定期检查患者的身高,这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有帮助的。
2.骨痛: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过程中,往往有骨痛。这种疼痛很难确切描述,可以是酸痛、冷痛、钝痛等,疼痛程度一般比较轻,患者可以忍受,也不会对睡眠等日常生活造成影响。疼痛的部位在背部、腰部、臀部、大腿等部位较多,可以只发生在一个部位,也可以在不同的部位同时发生,还可以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外的部位。很多患者因为这种疼痛去风湿科、理疗科、疼痛科等就医,被诊断为“风湿痛”,进行对症治疗后,疼痛往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,也就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了,但由于病因不清楚或没有进行病因治疗,这些症状很快就会复发。
3.抽筋:是一种对突发肌肉痉挛的通俗的描述。骨质疏松症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手或小腿抽筋,其发生机理并不完全清楚,一般认为它是急性血钙降低的反映。骨质疏松症患者虽然骨组织中钙含量减低,但血钙往往正常。由于血钙能够得到骨钙源源不断的补充,血钙水平并不能代表骨钙情况。
4.乏力: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系统,患骨质疏松症以后,骨骼系统的功能下降,患者可能出现站时想坐,坐时想躺的感觉,这是明显乏力的表现。
5.骨骼畸形:表现为驼背、脊柱侧弯、胸廓畸形等,严重者影响呼吸运动。
6.骨折:骨折可见于任何部位,但多发生于承受压力(或外力)最大的部位,如脊柱胸腰段、髋部、股骨颈、肱骨近端、桡骨下端、肋骨等。骨折可在无意中或受轻微外力时发生,弯腰、负重、下楼梯、打喷嚏、挤压、跌倒等均可引起,损伤轻微者无明显症状或仅轻微疼痛,但大多数骨折时均有局部剧烈骨痛。
7.无特殊症状: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。在发病的早期甚至中期,患者都可以没有任何的特殊感觉,但并不代表没有骨质疏松症,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十分常见,大概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一半左右。这种情况就如同糖尿病一样,很多患者是偶然检查才发现糖尿病的。因此,我们强调要普及骨质疏松症知识,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等进行筛查,以便于早期诊断与治疗。
目前,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并不困难,许多医院都具备诊断条件。X线检查可以发现严重的骨质疏松症,但不是早期诊断的工具,也不能对骨量进行定量。双能量X线吸收法(DEXA)或定量CT(QCT)等骨密度仪测定可明确骨量减少或下降的严重程度,使诊断十分精确。